描述

“海洋地质十号”下水 中国新一代海洋地质科考船队伍蓄势待发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03 分类:新闻详情
國際日報 - International Daily

新华社记者 王攀 胡林果 吴涛

28日,“海洋地质十号”在位于中国东莞的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码头成功下水。这是继今年2月“海洋地质八号”和“海洋地质九号”下水后,中国建造的第三艘新一代高精度海洋地质调查船,标志著中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当天上午11时,在彩花喷洒中,安装了大量雪铁龙科考设备的“海洋地质十号”缓缓从干船坞中滑入珠江口水面。接下来,这艘排水量约3400吨的科考船将进入舾装和设备海试阶段,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入列。

“‘海洋地质十号’填补了全国小吨位大深度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丰富了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提升了中国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能力,同时也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积累了宝贵经验。”出席下水仪式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说。

海洋调查船整体水准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不断加快自行设计和建造海洋调查船的步伐,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由多艘数千吨级和上万吨级船舶组成的调查船队伍,为开展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海洋地质十号”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一艘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种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该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配置了中国首套自主研制的举升式海洋钻探系统,通过设计优化及技术创新,钻探能力可拓展一倍。

“在调查手段的统筹布局、调查设备的兼容与效能提升等方面,‘海洋地质十号’吸纳了国际同型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的最新成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十号”驻厂监造组组长垄胜边说。

目前,国际海洋调查船已经进入了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新阶段,出现了建造模块化、船型多样化、调查学科专业化、深潜需求加大、型值合理化等特点。通过多艘新一代科考船的建设和下水,中国可进一步提升海洋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顺利实施。

据介绍,此前下水的“海洋地质八号”实现了六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地震作业能力,填补了国际空白,可以满足全海域水合物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等任务的需要。

“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配置了双缆高分辨短道距地震操作系统和国际尖端的(水深2500米,钻进160米)中深水钻探系统,可开展多参量海流测量、地质取样、高精度中深层地层结构探测、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测量等多种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三兄弟”入列后,将与现有的“海洋六号”“海洋四号”“探宝号”“奋斗四号”“奋斗五号”“业治铮号”调查船一起,形成由多种类型海洋地质调查船组成的船舶体系,在调查能力上形成了从水面到水下、从沿岸区域到深海大洋的综合探测技术装备体系。

“新调查船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中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调查能力以及实施‘深海战略’的能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说。

在业界专家们看来,随著多艘新型调查船的下水和入列,跻身世界前列的中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也有望为全球海洋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就在“海洋地质十号”下水前两天,“海洋六号”科考船从广东出发,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41B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来自加纳、墨西哥等5个国家的多位青年科学家也将登上中国科考船,同中国科学家一起工作。

“新调查船的入列,将为中国履行包括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在内的更多国际责任、向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国际培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想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外国科学家在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船上进行科考调查作业。”叶建良说。(完)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