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高唐:产棉大县的困局与突围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2-14 分类:新闻详情
“稳定粮棉”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但近几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植棉成本逐步上涨,造成植棉面积大幅缩减。吕桂芳是姜庄村的传统植棉大户,最多时曾一年种过30多亩棉花。

  “稳定粮棉”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但近几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植棉成本逐步上涨,造成植棉面积大幅缩减。作为我省产棉大县,高唐县古有“货以木棉,甲于齐鲁”之美誉,而如今,高唐县棉花种植面积却逐年减少,种棉户已所剩无几。在此形势下,如何继续稳定棉花产业?如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7月中旬,记者赴高唐县进行了调查。

  ◇现状――

  种棉大县风光不再

  梁村镇是高唐县植棉面积最大的乡镇,占全县的三分之二。记者在梁村镇姜庄村种植区遇到了正在棉田里忙活的村民吕桂芳。吕桂芳告诉记者,她家今年种了12亩棉花,比去年少了3亩地。

  吕桂芳是姜庄村的传统植棉大户,最多时曾一年种过30多亩棉花。然而,和棉花打了多年交道的吕桂芳在今年春天却纠结起来:到底是该继续种棉花还是改种粮食作物?几经考虑,吕桂芳最终决定把仅有的3亩2类地种上小麦,剩余的3类地种棉花。

  植棉专业村、植棉大镇的变化,其实也是高唐县的缩影:在上世纪80年代,高唐的植棉面积达60万亩。此后因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5万亩左右,但自2010年以来,种植面积直线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植棉面积仅有6万亩。

  ◇原因――

  成本上涨价格下跌

  相比棉花,高唐县的粮食种植面积近20年一直维持在70万亩左右,除去确保“粮食安全”因素,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及投入产出比,成为两者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吕桂芳介绍,种棉花投资高,费工费时。“村里许多棉农和我一样,也都改种了麦子,省工省时不说,腾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出去打工,挣得钱不比种棉花少。”

  据了解,近两年,高唐县小麦、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而棉花治虫、整枝打杈、采摘等环节仍需要人工完成。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升,这是惯于精打细算的农民群众不得不考虑的一笔支出。

  高唐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副主任陈军对记者说:“植棉投入比较多,用工比较多,劳动强度比较大,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在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情况下,只要适合种粮食的地块都种上了粮食作物。”

  调查中,记者从高唐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了解到,2014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9万亩,自2014年9月份进入棉花


扫描关注qrcode_for_gh_aaad3dfae26a_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