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昆仑,茫茫雪山,汇成滔滔的三江之水,以天地交泰之势滋生万物。三江之水浇灌出独具特色的高原之花,正在逐步成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高原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般红紫芳菲过,河湟无处不飞花。凭借大自然的神功造化,凭借高原人的聪明才智,青海以高原特色的奇花异草点缀、炫耀着自然之大美,生活之绚烂。
12月14日,走进青海省花卉协会会长王谦的办公室,他说:“我先给你看两张证书,这足以证明我们青海花卉的质量是上乘的。”
这两张证书一张来自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一张来自国际奥委会。因为在2008年,青海以国内花卉专家公认为是全国生长培育最好的精品唐菖蒲鲜切花捐赠给了北京奥委会,表达了青海人民的一片真心,从而宣传了青海花卉,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能够进行奥运礼仪用花捐赠,足以证明我们青海花卉的实力。青海独特的气候特别适合冷凉花卉、球根花卉的生长,能够培育出质量上乘的特色产品。”王谦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花卉苗木生产企业70余家,花卉种植面积744公顷,从事花卉盆景等产业的花农和从业人员达6.2万余人,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让花卉产业产生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盛夏,西宁市有个村庄名声大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山坡上种满了薰衣草、海棠、榆叶梅、红刺玫瑰等观赏性花卉,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花朵,甚是好看,这里就是边麻沟的“花海农庄”。
花海的发展,带动了本村15户村民发展乡村自助游,10户村民开起农家乐,户均日收入1000余元。带动15户村民摆起特色小吃摊位,户均日收入100元。解决本村50人就业,月工资2000余元,带动乡村住宿2家。同时,辐射周边村庄经济发展、合作共赢,开启乡村旅游联动发展,解决周边村庄100余名剩余劳动力到花海临时务工,每天每人增收70元。
青海的花卉种植品种约100多种,主要种植品种有康乃馨、亚洲百合、唐菖蒲、倒挂金钟、月季、石榴、荷兰菊、丁香、牡丹、芍药、鸢尾以及各种盆花和珍珠梅、碧桃、丁香等花灌木。龙头企业各具特色,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大通县的青海绿海生态林建设苗木有限公司苗木基地里,尽管是冬日,静谧之下孕育着生机。绿海苗木在2015年被中国花卉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花木种植企业”,种植主要以针叶、阔叶、花灌木、城市绿化、退耕还林苗木为主,总资产达4.6亿元。
“青海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够参与其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青海植树造林,尽管困难不少,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前行。尤其是西宁之前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对我们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公司董事长蒋全说。
作为花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盆景产业,青海有着数百年的盆景栽培历史。目前,仅西宁就有盆景产业个体户60多户,栽培精致的青派盆景达2.3万余盆。
曾经,青海的盆景在全国来说,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很多专家甚至说青海没有盆景产业,在盆景的“舞台”上唱主角的是徽派、岭南派、川派等盆景派系。
近日,四川省花卉协会会长朱廷朴与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常务理事王志刚和花木大世界网总经理万力等人,到西宁考察学习盆景产业,并与青海省花卉协会会长王谦、青海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长张全喜讨论交流了青海盆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青海盆景产业充满希望。
在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下,青海植被具有高寒和旱生的特点,形成了水平带谱与垂直带谱相叠加的植被体系和植被类型组合。青海盆景在运用适应当地特殊气候的植物材料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增加新品种的用量。通过家庭栽培和观赏,形成“青派”盆景,也称“昆仑派”。
“特点是使用适应高寒干旱气候环境的植物,以柽柳、金露梅、银露梅、匍匐栒子等为代表,主要以植物造景,在瘠薄环境中体现挺拔、沧桑、高大、雄伟洒脱的形象。”张全喜说。
目前,青海盆景产业主要分布在西宁和海东地区,树种有柽柳、金露梅、银露梅、匍匐栒子、三角梅、石榴、无花果、紫薇、海棠、柏树、松树、银杏、榆树、倒挂金钟等,培育生产存量约2.5万盆。
几天前,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宁市南山上的明清盆景园。尽管是萧瑟的冬日,可1500余盆各种盆景显得生机盎然,充满灵气,摆满了角角落落。酷爱盆景的马明清已经从事了30多年的盆景栽培,是远近闻名的盆景大师。
在大棚里,马明清一一向记者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盆景以及制作盆景所需要的枝剪、铝丝剪、芽剪等工具,无不透露出他对于盆景的热爱。
先不说价值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昂贵盆景,一盆进价七八十元的普通苗木,经过马明清的艺术加工之后,市场价值可达1500元左右,充分表明了盆景艺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自己的1500余盆盆景到底值多少钱,马明清摸着头想了半天也估算不出具体的数字,但是他说不会低于一千万元。
马明清的盆景主要在青海省内销售,每年产值上千万元,纯利润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元,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青海的盆景产业发展潜力大,有文章可作。
如今青海培育盆景的单位和个人有65家,生产总面积80余公顷,种植品种60多种,已经形成规模的盆景园有10多个。其中,国营的有两个,投资规模分别为3000万元和1080万元,其余均为私营盆景园,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
“建成了3家设施完备的专业花卉市场,5处花卉营销点和集散地,有各类苗木花卉经营部门、服务公司81家。盆景以内销为主,少量辐射周边省区。”王谦说。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青海盆景充分彰显了高原儿女的性格和特色。
乡土树种柽柳,在大西北恶劣的气候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盆景姿态略显沧桑,同时豪放粗犷;底部盘根错节,给人百折不挠的印象;表皮,任何地方都能萌发新芽,代表着强大的生命力;叶纤细飘柔,开出粉红色的花絮,充满生机。
金露梅,婀娜多姿,叶细小,花袖珍,昂首怒放的同时,也秀出阴柔之美,刚柔并济。
青海的盆景充分体现出雄、猛、苍、古、秀的特点,也是一种青海高原精神的展示,在展现其生态之美的同时,充满人文之美。
“我们的盆景栽培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基础是有的,只是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市场。”王谦说。
随着举办盆景艺术展和参加花卉博览会,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青海盆景产业的技术和制作工艺在不断提升,整个产业发展充满希望。
“如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增收致富都将产生重要意义。”王谦对盆景产业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