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霍赫希尔德(Adam Hochschild)出生于 1942 年,美国作家、记者和演讲家。他于 1963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和文学系。迄今他出版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回家路上:一对父子的回忆录》(Half the Way Home: A Memoir of Father and Son )、《特立独行的鬼魂:俄国人记忆中的斯大林》(The Unique Ghost: Russians Remember Stalin )。他的《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一书入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终选名单。
译者简介: 扈喜林,自由译者,内蒙古人,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要从事品牌管理、创新研究、心理学、小说等领域的翻译工作,翻译出版了《绿色黄金》等近30部作品。
书籍摘录: 序言:“那些生意人掳走了我们的人”(节选)
欧洲人在想象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时,浮现在他们脑海里的是一幅梦幻般的景象,是一个恐惧与超自然相结合的神奇之地。大约在 1350 年,本笃会修士雷纳夫·希格登(Ranulf Higden)绘制了那片地域的地图,他声称,非洲人长着一只眼睛,经常把脚放在脑袋上。接下来的一个世纪的一位地理学者说,那个大陆上的人只有一条腿,脑袋像狮子,每个人长着三张脸。 1459 年,意大利修士弗拉·毛罗(Fra Mauro)宣称非洲是巨雕的栖息地,那种巨鸟能驮着大象在空中飞来飞去。
在中世纪,几乎没有欧洲人能够去了解非洲是不是有巨雕、一只眼的人,或者其他东西。敌意很深的摩尔人(Moors)生活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几乎没有欧洲人敢踏上非洲北岸,更不要说穿过撒哈拉沙漠向南深入非洲腹地。至于驾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人们都认为,只要一穿过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就会进入“Mare Tenebroso”,即黑暗之海(sea of darkness)。
[彼得·福尔巴特(Peter Forbath)写道]在中世纪人们的想象中,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地方……天空坠下一片片燃烧的火焰,海水沸腾翻滚……岸边的岩石如蟒蛇,岛屿如怪兽,伺机猎捕海上的船员。撒旦的巨手从深不见底的海中伸出,意欲擒住他。而他面部和身体变得很黑——这是上帝在惩罚他不听劝阻,闯入这片神秘的禁地。纵然他能够九死一生逃脱这一险境,前面还有阴晦之海(Sea of Obscurity),他也会永远迷失在世界边缘的水汽和泥浆中。
直到 15 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欧洲人才开始有组织地向南探险。葡萄牙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15 世纪 40 年代,里斯本的造船师设计出了轻型快速帆船。这种小型船只尤其擅长逆风行驶。虽然长度刚刚超过 100 英尺,但是它船体结实,能够载着探险者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走很远。当时,没有人知道那里蕴藏着什么样的黄金、香料和宝石。驱使这些探险家前往非洲的不只是对财富的渴求。他们知道,非洲的某个地方是尼罗河的发源地。那是一个自古以来让欧洲人着迷不已的神秘地带。促使他们前往非洲的还有一个最为流传不衰的中世纪神话。这是一个有关基督徒国王祭司王约翰(Prester John)的传说。据说,他统治着非洲内陆的一个地域广袤的帝国。他的王宫用半透明的水晶和宝石建成。他统治着 42 个诸侯国,还有各种各样半人半兽的怪物、巨人。他的翡翠餐桌坚固结实,可以供数千人同时进餐。国王从不拒绝游人就餐。祭司王约翰非常愿意和其他基督教信众共享他的财富,并且愿意帮助他们继续前行,寻找传说中的印度财富。
一批又一批葡萄牙探险队向南航行到了更远的地方。 1482 年,一个名为迪奥戈·康(Diogo Cao)的经验丰富的海军上尉出海,开始了最为雄心勃勃的远航。他贴近非洲西海岸航行,当他的轻快帆船穿过赤道之后,他看到北极星从天际消失了。他知道自己向南航行的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的欧洲人。
一天,他遭遇了一件让他吃惊不小的事情。船周围的海水变成了发暗的略带蓝灰的黄色,褐黄色的海浪拍打着不远处的海滩。在前往一个几英里宽的小海湾的航行途中,轻快帆船不得不逆着 8 ~ 9 节速度的海流费力前行。另外,船周围流水的味道说明这是淡水,而不是咸水。船经过一条充满淤泥的大河河口时,康在船上摇摇晃晃,站立不稳。那条大河比任何欧洲人见过的河都要宽阔。一篇当时的文章是这样记录那条宽阔的大河给他和他的船员留下的印象的:
在海水巨浪的包围下,在(这条大河)出海口 20 里格之远的水流竟然一直是淡水,好像这条高贵的河流决心与大海做一场殊死较量,绝不像世界上所有其他江河一样放弃抵抗,乖乖地献上颂扬之辞。 现代海洋学者揭示了这条大河之所以具备能够“与大海做一场殊死较量”的力量的更多依据:这条大河在海底冲刻出了一条 100 英里长,在某些地方深达 4000 英尺的峡谷。
康在河口处上岸,在陆地上竖起了一个石灰石柱子。柱子的顶端是一个铁十字架。柱子上刻着王室的盾形徽章和这样的话:“人类诞生第 6681 年暨耶稣诞生第 1482 年,至淑、至圣、至能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Joao Ⅱ)命令王室成员迪奥戈·康寻找这块土地,并立此石柱。”
利奥波德二世,来自:维基百科
在接下来的 50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人将这条河称为刚果河。它在一个繁荣的非洲王国(这是一个人口为两三百万的郡县制王国)的最北端注入大海。从那时起,地理学家一直用一种方式来书写那条大河和后来在那条大河两岸形成的欧洲殖民地的名字,用另一种方式书写在河口周围居民的生活和此前当地人在此创建的王国。
刚果王国方圆大约 300 平方英里,领土包括目前的好几个国家。首都是姆班扎刚果(Mbanza Kongo)——姆班扎的意思是庭院——它位于一个从河岸步行大约 10 天的山顶上,也就是如今安哥拉与刚果边界的安哥拉一侧。迪奥戈·康踏上非洲陆地之后的9年里,又有几批探险船队先后远航至非洲。 1491 年,一批令人敬畏的葡萄牙牧师和使者组成的探险队经过 10 天的艰苦航行,作为葡萄牙派往刚果国王朝廷的永久代表在刚果定居下来。他们的到来标志着欧洲与一个非洲黑人国家第一次长期接触的开始。
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这个刚果王国已经存在了至少 100 年。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刚果王”(ManiKongo)由部落首领大会选举产生。和欧洲君主一样,他也坐在君主宝座上,不过他的宝座是镶嵌有象牙的木制宝座。刚果王手持一条斑马尾巴做成的鞭子,在腰带上垂挂着某些幼兽的毛皮和头骨,戴着一顶小帽子,这些都象征着王室权威。
在都城里,国王执掌刑狱,接受百姓敬拜,在大广场的无花果树下检阅军队。任何靠近他的人都要四肢着地,匍匐前行。如果有人胆敢窥视国王进食或喝水,就要被处以死刑。在国王进食或喝水之前,侍从都要敲击手中的两根铁条,所有人都必须匍匐在地。
当时在位的刚果王对来访的葡萄牙人给予了热烈的欢迎。他的热情与其说是因为这些不速之客向他讲述的有关救世主的事情,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带来的火器在镇压地方叛乱时可能发挥的巨大威力。这些葡萄牙人很愿意向他们提供这些武器。
来自: youtube
这些新来者建造教堂和教会学校。和在他们之后来这里传福音的很多人一样,这里的一夫多妻制让他们万分惊讶。他们认为这是因为非洲食物中的香料导致了这种可怕的习俗。虽然他们对刚果文化嗤之以鼻,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王国是一个典章制度完备的成熟国家——它是非洲中部西海岸最先进的国家。刚果王为治下的六个省都分别任命了执政官,组建了一套完备的文官系统负责执行他颁布的法令。这套文官系统包括“mani vangu vangu”,即通奸案件的一审法官。虽然他们没有文字和轮子,但是这里的居民会将铜锻造成首饰,用铁铸造武器,用从酒椰棕榈树树叶里抽出的纤维织布。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刚果的第一任国王是一个铁匠,因此打铁在这里是一个高贵的职业。这里的人种植薯蓣、香蕉,以及其他水果、蔬菜,饲养猪、牛、羊。他们用步行的天数来计算距离,他们用太阴月和 4 天一周的方式来计算时间。每个月和每周的第一天是假日。像很多统治者一样,刚果国王也向子民课税,控制钱币供应。货币是王室控制下的沿岸岛屿上一种叫作玛瑙贝的贝壳。
和非洲大部分地区一样,这个王国实行奴隶制。非洲各地的奴隶制存在很大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大多数奴隶来自在战争中被抓获的俘虏。其他俘虏的来源是罪犯、还不起债的人、在婚嫁中作为嫁妆的一部分提供给男方的人。就像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拥有绝对权力的某些社会,非洲的奴隶制有时候非常残忍。刚果盆地的一些民族每逢特殊的日子都要屠杀奴隶献祭,如首领之间签署条约之时。签约的首领会命人将献祭的奴隶慢慢折磨死,并将他的骨头打断,表示违反这一条约的人将不得好死。首领死去,奴隶也要献祭,为的是陪伴死者前往另一个世界。
在其他方面,非洲的奴隶制比欧洲人不久之后在“新世界”创建的制度更为灵活和仁慈。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奴隶可以通过努力劳作获得或被赐予自由,而且自由人和奴隶有时可以通婚。虽然如此,后来的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人口买卖行为的存在对于非洲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因为后来欧洲人踏上这块土地,意欲一船船地购买奴隶的时候,非洲首领很愿意出售他们。
很快,奴隶贩子来了。一开始是三五成群,后来发生在大西洋对岸的几件事让奴隶贩子如潮水般地涌来。 1500 年,在第一批欧洲人到达非洲的仅仅 9 年后,一个葡萄牙探险队被大风吹偏了航向,意外地到达了巴西。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西半球成了一个巨大的、利润丰厚的、对非洲奴隶的需求几乎无法饱和的市场。这些奴隶随后被送往巴西的数百万个矿井,被送往咖啡种植园,以及欧洲国家迅速开始利用肥沃土地来种植甘蔗的加勒比海岛屿。
亚当·霍赫希尔德,来自: youtube
在刚果王国,葡萄牙人忘记了寻找祭司王约翰。奴隶买卖热潮让他们忘记了一切。从里斯本前往姆班扎刚果做泥瓦匠和教师的人很快靠将被链子拴在一起的非洲人驱赶到海边,卖给奴隶船的船长而大发其财。
对奴隶贩卖利润的贪欲甚至让一些牧师也卷入其中。他们放弃了传教,娶黑皮肤的非洲女人做妾,并蓄养奴隶,将他们的弟子和信徒贩卖为奴隶。不过,这些违背了职业道德的牧师倒是在某些方面坚持了他们的信仰:在宗教改革之后,他们竭力不让自己手中的任何一个“人货”落入新教徒之手。其中的一个牧师说:“在天主教堂接受洗礼的人,被卖给接受敌对信仰的人,显然是不对的。”
在刚果河河口南岸,靠近迪奥戈·康竖立石柱的一个村子成了贩卖奴隶的港口。到 16 世纪 30 年代,每年有 5000 多名奴隶被赶上船,送到大西洋对岸。到了 17 世纪,刚果王国每年总共“出口”了 15000 名奴隶。奴隶贩子对自己的战利品做了详细的记录。保存下来的这一地区的一个存货清单里列出了“ 68 头”奴隶。清单里详细载明了这些奴隶的姓名、身体缺陷、现金价值。这个清单最上面是男性,因为男性往往最值钱,最下面是“小孩子;姓名不详,因为她快要死了,无法说话;不值钱的男性;一个名叫卡丽波的小女孩,不值钱,因为快死了;一个名叫坎土比的小女孩,不值钱,因为她快死了”。
题图为利奥波德二世在打猎,来自:维基百科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